今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从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高度强调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其含义深远,需要深入领会👈🏻、认真落实🥅。
当前,世界和中国都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期。从世界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与旧动能相关的资源要素配置矛盾和产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经济虽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受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重驱动,原有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与新动能相关的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迅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持🫰;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总体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方面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动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才能抓住机遇、跨越关口,使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如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人们一般比较关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这“小四新”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确实非常重要🍿🏋️。但如果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还应当关注“大四新”,即加快形成新体制、新供给🍏、新组合、新主体🐝。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构建新体制。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首要问题便是创新体制机制。应针对实践中的短板,紧紧抓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两个经济体制改革重点9️⃣,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有利条件👩🏻🔬🪑。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创造新供给🙅♀️。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等都属于供给侧🌆。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使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培育发展新动力🧑🏼🦰。应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为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插上翅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形成新组合。这是指发现新的资源要素组合方式。更好地整合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比单一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大🤌🏽、效果更显著。要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思想⛹️,推动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依靠土地、资本、低成本劳动力转向主要依靠创新🛁、管理、高素质人力资本👨🏼。这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核心任务👩🏻🦰🤼。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培育新主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根本。为此,要完善人才评价、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和弘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让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