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开户

沐鸣开户网站xml地图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党团要闻 >> 正文

重磅消息三连击!中国高度“大时代”,国人都沸腾了👩‍👩‍👧!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7-06-18 12:56:17

1917年英国人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自此拉开了全球无人机发展和创新的序幕🛕。如今,太阳能飞机是世界航空科学发展的前沿,也是世界各国技术和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随着彩虹太阳能无人机的试飞成功,我国在世界太阳能飞行“俱乐部”中,终占一席之地🧎‍♀️‍➡️🧳。


当然,科技的进步,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人类。根据发展规划😎,彩虹太阳能无人机未来将具备“准卫星”的特征,作为空中平台,提供持久的数据中继和4G/5G通信,部分替代通信卫星功能💚,实现区域全覆盖的不间断态势感知、中继通信服务。


例如,彩虹太阳能无人机一大应用前景,就是可以建设“空中移动WIFI”基站,为偏远地区或海岛提供较为便捷、廉价和响应迅速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降低传统光纤或微波传输的巨大建设🌧、使用和维护成本🚣🏻,降低信息化门槛🆒。


C919🥣:开辟民航新市场


6月13日,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签署30架C919大型客机购买框架协议。自此🧎‍♀️‍➡️👨🏼‍🔬,C919大型客机国内外用户达到24家,订单总数达到600架🍗。这是C919在民航市场上的一小步👖🙌🏼,但也是坚实的一步。


要想在波音、空客强势竞争之下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拿出最好的产品👛!C919试飞工程师马菲曾表示😒,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增大航程5555公里。

“历经9年努力,C919具有‘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环保’等特性。”马菲说,C919客舱空间可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布局选择🏒,为乘客提供更佳乘坐体验🦸🏻。后续还可研制出加长型、缩短型、增程型、货运型和公务型等系列化产品🪿。


AC313👨🏽‍🍳:抢险灭火都在行


今年3月🏢,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在景德镇吕蒙机场圆满完成大雨试飞适航验证科目,这意味着AC313型直升机型号合格证(TC)机上试飞试验适航验证工作全部完成,标志着AC313型直升机具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能力。


AC313可谓直升机界的实力担当,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在海拔4500米高海拔地区进行A类适航取证的民用直升机,飞行区域可覆盖我国全疆域,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使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视频:4分钟了解AC313


此外🌹,AC313作业范围包括搜索救援、护林灭火、客货运输👰🏽、吊挂作业、医疗救护🤶🏿、海洋考察等。而且更厉害的是,作为国产民族品牌,AC313直升机相比其它国外同吨位直升机,同时还有高原性能好👑🍻、执行任务航程远、机舱空间及载重大、维护及备件保障本土优势明显、指挥侦察能力强等特点⛹🏻‍♂️。


地球之外🏰🖤,

中国航天响彻寰宇


卫星家族又添新成员


就在今天🙆🏿,中国卫星家族再度传来喜讯💂🏽‍♀️!上午11时00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该卫星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领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还将对银道面、银心和核球进行高灵敏度的宽波段X射线巡天监测,有望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性地获得银河系内高能天体活动的动态图景,并发现大量新的天体。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系统总师马世俊表示💇🏻,我们的卫星对于硬X射线和软伽玛射线能段监测的接收面积,十倍于目前国际上最好的设备,是天空中这一能段最灵敏的伽马射线暴探测器和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监测器🟪。


↑视频🐮:带你了解“慧眼”卫星


与“慧眼”搭乘同一个火箭发射升空的🫱🏼,还有“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批两颗卫星🔸。“珠海一号”是由多颗视频微纳卫星、高光谱卫星和雷达卫星组合而成的“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预计将在未来2~3年内发射部署完成。


“珠海一号”卫星星座项目建成后🗿,将首先为政府级用户,如公安、国土、规划📋、环保🔐、农业等各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服务,也可以为行业企业级客户,如农业种养殖企业🏋🏽‍♀️、资源开发企业🦹‍♀️、石油企业🥜、地图企业等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同时也将为个人消费级的数亿普通老百姓提供数据服务😑🩴。


 


让我们自豪的是,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包括悟空、墨子号、碳卫星🫲🏽、风云系列等在内的卫星家族,已经在浩瀚宇宙中,发出了夺目的光辉。


运载火箭降成本要“走自己的路”


在6月8日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首次向全球公布了正在进行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概念方案。我国正在开展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垂直起降方案和伞降方案,目前这两个方案经完成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已经突破。


有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每年都会有300-400颗卫星进入太空,降低进入空间的成本成了越来越多专家关注的话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表示,重复使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在重复使用技术上,要符合我们中国发展的国情💷,才能确定未来我们究竟走什么样的方案。


 


还有中国的火箭专家表示,实现低成本📘,重复使用并非唯一出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小军介绍,在没有大幅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长征七号实现了比长征二号F系列火箭运载能力提升70%左右Ⓜ️,这正是因为长征七号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低成本化的理念。


王小军同时表示,快舟1号甲火箭也通过独特的设计,让进入空间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虽然它的运载能力只有200公斤左右,但针对现在蓬勃发展的微小卫星,它能够让发射成本降低到每公斤3万美元,而国际上同类火箭的发射成本是每公斤4万美元左右💻。


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


国际航天界公认👩🏼‍🦱🪿:没有货运飞船,空间站就无法长期运行。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比喻为“三级跳”的话,天舟一号任务是“第二步”的最后一块拼图🧑🏼‍🦰。


4月27日19时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空间站时代下的科技发展可有啥“新动作”呢?目前🚋🥠,空间站正加紧研制多学科实验平台和公共支持实验平台,下一步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科学和应用、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8个研究方向,涉及30多个研究主题,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未来之盼🌵,

“大时代”少不了“大家伙”


卫星、火箭🚒、空间站👰🏽‍♂️!中国高度“大时代”,怎么能少得了这些“大家伙”。看未来🏯,有更多的“大家伙”已经在路上了。


张衡一号卫星✊🏿:预计今年投入使用


为掌握地震动态,我们的祖先张衡曾经发明了世界上首台地动仪👆🏼。如今🙆🏽,研究地震科学的又一“神器”将横空出世。首颗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将于今年发射、投入使用💂🏽‍♂️。


届时,我国将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能力,也是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多载荷、高精度地震监测试验卫星的国家。


长征八号火箭👨‍🍳:预计最快在2018年实现首飞


长征八号火箭预计最快将在2018年完成研制,实现首飞。是以现役和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模块为基础研发的一型火箭,其呈两级半构型🧉,具备700公里多个轨道的发射能力,将弥补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上的“空档”。


此外,长征八号还具有发射成本低、履约周期短等优势🚴🏿,能够大幅度提高长征火箭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中国载人空间站: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6月6日表示🪑,从我国发射首个核心舱到空间站完全建成🕤,需十几次发射🫷🏼🆖,其中最主要的发射有三次👩‍🦰,即发射核心舱和先后发射两个实验舱🕵🏼,其中计划于2019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核心舱。若进展顺利,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


挣脱重力🧱,直冲九霄,

探索未知▪️,造福人类,

为“中国高度”点赞💊!

    CopyRight ©2004-2016 沐鸣开户团委  设计与维护🧜🏻‍♂️:团委
    文明北校区: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大院(邮编:525000)
    水东湾新城校区: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海城路五路1号(邮编⬜️✣:525027)
    联系电话:0668-2920156 联系邮箱🚵🏽‍♀️:maozhiyuantuanwei@126.com

团委公众微信号
茂职院招生微信号
沐鸣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