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 不管走出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65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对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对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走出西柏坡这个中国革命最后的“农村指挥所”,踏上了执掌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从一个带领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引领人民励精图治🌾、建设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秉持赶考心态,恪守为民情怀,开拓进取🙍🏿♂️、不辱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以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从管经济搞建设一少经验😮、二缺知识,到依靠人民、发动群众使国民经济很快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从在社会主义实践的严重曲折中汲取深刻教训,到以高度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开放➗,走上快速推进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正因为我们党始终怀着赶考心态勇毅笃行,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国情的路🤙,才能在实践中创造“中国经验”,在开拓中走出“中国道路”。
不管形势怎样发展、地位如何变化🚅,“两个务必”的警示始终萦绕耳际🍆,执政为民的追求从不懈怠🐹,这是党永葆赶考心态的必然要求。“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问题🎍,包含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答好新形势下治国理政考题的深邃思考。
这是未雨绸缪的远见👵🏻,也是切中要害的卓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历历史性变革,市场经济给执政环境带来深刻变化。在鲜花和掌声中🦌,在利益和诱惑面前,一些干部谦虚谨慎的意识有所淡薄🥽,骄傲自满的情绪有所抬头👲🏽,追求享乐的风气有所滋生,和人民群众一起吃苦、一同奋斗的意志有所削弱。“四风”之弊,犹如“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对作风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则会积小成大⏭,最终积重难返。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就是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对思想作风和行为做一番仔细检查,发现问题早吃药、早治病、早治愈🔜,革除“四风”之害,夯实作风之基,党员干部的身体才会通泰,党的组织肌体才能强健。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关系成败。有了赶考心态🫷🏿,就拥有了自我警示的意识🏌🏼♀️、自我反省的本领、自我提升的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会面临很多未知的困难和风险。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考验我们的决心🙋🏽♀️,更检验我们的能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我们就能不断从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中汲取丰富养分,凝聚全党全社会智慧力量🖕🏿,获得攻坚克难的磅礴之力,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治国理政🧑🏻🌾、执政兴国是一道没有句号的考题𓀙,是一张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延展的考卷🤱🏽👩🏽🎓。不断行进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定能以过硬的作风和本领🧑🏽🎄,带领人民砥砺奋进😶,书写更加优异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