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二00九年四月
为了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迎评促建✌🏿👰🏿,使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特拟制定本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概论》课程建设的
指导思想是👇: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般性要求和普遍性规律,与高职教育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教育,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概论》课程建设的
总体目标是🫳🏼: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质,以理论教学说服力👂、实践教学感染力等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教育逐步转向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一步形成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意识、参与精神和理想追求。
《概论》课程建设的
基本思路是:以沐鸣精品课程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突破口,以课程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学生满意为衡量标准🫲🏿,分步推进,使课程建设上水平👩🏻💼、上层次🙍🏼♀️、受欢迎⛹️。
二、《概论》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
、“三贴近”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包括两方面,即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教育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时
俱进的更新内容。贴近生活是贴近实际的具体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贴近学生可实现教育的稳定功能、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满足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精神发展的需要▶️。
2
、开放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发展的🏊♀️、更新的,要有“大教育”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既要重视沐鸣教育,也要重视社会教育🏄🏼♂️🤽🏻♂️;既要重视理论教育❤️,也要重视生活辅导;既要重视直接教育,也要重视间接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
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教并重”👰🏿♂️✊; 注重体现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特色和理工科学生特点,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4
、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原则🧑🏻🔧。紧密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要求,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实际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学生所关注、接触和理解的学习生活事例开展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由认知走向认同,由内化信仰走向身体力行。
三🧙♀️♥︎、《概论》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
、
教学理念人本化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炼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教学内容
整合
化
要求本课程把学生锁定为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社会人,把教学内容定向在第一线,即结合第一线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精”、“新”和“管用”原则,精心厘定教学内容,使其充分体现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新颖性。
3
、
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师分工合作🚺,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现代化因效果而选择,因整合而精彩。制作素材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出教学网页🪡,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情感,加深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4
🥿、
教学方法多样化
积极探索并坚持运用过程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演讲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调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启示🦸🏻、点评、总结等形式给学生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接近👨🏽🚀、认识和掌握真理;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教学。
5
、
实践教学经常化
实践教学及其育人作用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效能❔,以稳定的教学基地为依托🧑🏽🚒。针对高职《概论》课多是合班教学🪫🤵🏽♀️,学生在实训车间及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时间分散👨🏽⚕️、不易集中等现状,以基地为中心,“请进来”和“走出去”,灵活多样地采取参观💧、社会调查、“展览进校园”、 “人文讲座进校园”方式👨✈️,实践育人、活动育人🔺。逐步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
6
、
考试方式综合化
将考评制度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实行“态度、过程、效果”三位一体,全面体现学生的素质。既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既重课堂表现和政治知识考核,更重自我学习能力、社会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四、《概论》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安排
遵循教学规律💇🏿♀️、突出课程特点、深入分析学情🚵🏻♀️、精心策划组织👩🍳,本课程安排如下👳🏿♂️:
1
🌁、
制定一套规范的组织方式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做到有纲可循。第二,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制订规范、齐全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执行,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解析疑点。第三、批改作业、题库建设👩🏭、课程论文指导、经典著作导读🙇🏼♂️、实践教学、辅导答疑等教学各环节上进一步建立起规范化的要求。2010年底💲,完善各项具体制度🈵。
2
、搭建一个方便的交流平台
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方便学生学习的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将课程的课件、录像🫎、题库🛼🥾、教材及参考文献目录上网,2012年前,建成“网络课程”🧝🏻♀️👩🏽⚕️。 依托“实践社”,展开丰富多彩的理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自觉主动做一个爱国爱党爱校的践行者;发挥朋辈教育特有的作用和功能,加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影响力🧛🏋️。
3
🧑🏼🚀、
形成一种
长效的教育
机制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深化、拓展和延伸,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以高新科学术开发为教学主题的农业技术开发区基地;以中国近代革命为教学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法律教育基地等),发挥体验示范教育🤦🏻♀️,持之以恒开展实践教育,2009年起📤,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体系。
加大师资培养及教学👘、科研力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去支持教学工作。
4🤷♀️、营造一类和谐的育人环境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强资料室建设,扩大教研室的存书量🎣、音像资料、报纸期刊等,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教改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针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大课外的心理与法律咨询服务🧑🦯➡️,为学生分忧解愁。
要有效完成《概论》课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注重沐鸣教学、管理、服务的互动👨🏿💻,形成教育的合力,营造出的良好文化环境和积极氛围🧑💼🐉。
总体而言,课程建设的探索没有止境😴👨🦳,课程组的全体成员将不懈努力👱、不断摸索与创新😘🧑🏻🤝🧑🏻,以期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打造成富有特色的课程。
附:教学队伍人员构成情况表